欢迎来到营地客(隶属一诺智业旅游集团)官方网站!我们专注:微度假亲子研学营地全产业链策规投建营一站式提供商!

0731-85357747 13974920500

营地与景区如何适应自驾旅游的特点和趋势

时间:2019-01-21 浏览量: 分享到:

自驾游属于自助旅游的一种类型,是有别于传统的集体参团旅游的一种新的旅游形态。自驾车旅游在选择对象、参与程序和体验自由等方面,给旅游者提供了伸缩自如的空间。自驾游其本身具有自由化与个性化、灵活性与舒适性及选择性与季节性等内在特点,与传统的参团 式相比具有本身的特点和魅力。那么在自驾游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景区、营地等旅游目的地甚至相关的政府部门如何适应这种特点和趋势呢?本文尝试进行探讨。


自驾游简单地说就是自己驾驶汽车出游。在 2006 年首届中国自驾游高峰论坛上对此曾有过定义:“自驾游是有组织、有计划,以自驾车为主要交通手段的旅游形式。”自驾游的兴起,符合年轻一代的心理,他们不愿意受拘束,追求人格的独立和心性的自由,而自驾游正恰恰填补了这种需求。


营地与景区如何适应自驾旅游的特点和趋势


自驾车的字面含义为:驾车者为游客自己,车辆包括汽车,主要有轿车、越野车、房车、摩托车和自行车 等,以私有为主,也可以采用借用、租贷及其他方式;驾车的目的具有多样性和随意性,最终决定权在于车主或出行团队。可见,旅游是自驾车的活动内容之一,当自驾车作为旅游手段时会有以下变化,驾车者可以是车主或其同行者,驾车出行以休闲旅游为主要目的,非工作、运输等原因; 自驾车旅游带有私有出游性质,非公众旅游。


国内自驾游产业现状

根据从 2012 年就一直开始的,中国旅游车船协会同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等机构每年编制的《中 国自驾游年度发展报告》(2017 年开始更名为《中国自驾车、旅居车和露 营旅游发展报告》)显示,2016 年, 中国自驾游人数平稳增长,总人数达26.4亿人次,比上年增涨 12.8%, 占国内出游总人数的 59.5%。我国各类汽车俱乐部约计30000家,专做自驾游的俱乐部约有3200家。我国旅居车销售量约8000辆,保有量约45000辆。


国内自驾游市场规模预判

根据相关研究,行业规模测算方式为将自驾游人均消费按照出游距离进行划分,假设每年70% 游客单次自驾出行范围在300公里以内, 300~1000公里以及1000公里以上的游客分别占20%和10%,则人均消费约为1285元。我国私家车保有量近10年CAGR (复合增长率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约为20%,统计约6成私家车用户 选择自驾游,人均出游频次为5.4次/年。通过敏感性测试,保守估计2017年和2020年分别对应的自驾游市场规模约为7400亿和1.55万亿,行业将以每年约28%的复合增速增长。


营地与景区如何适应自驾旅游的特点和趋势


微观—自驾游模式的特点

自驾游属于自助旅游的一种类型,是有别于传统的集体参团旅游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形态。自驾车旅游在选择对象、参与程序和体验自由等方面给旅游者提供了足够的伸缩空间,其本身具有自由化与个性化、灵活性与舒适性及选择性与季节性等内在特点,与传统的参团方式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和魅力。


微观层面来看,区别于传统参团方式的旅游,自驾游特点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a 自主安排:

自驾游旅游者通常不需要由旅行社安排旅游行程,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到达与停留时间以及食宿安排上都有很大的自主性,如此以来,对于传统的依托航空、高铁、大巴等大交通模式的旅游目的地酒店、餐饮等行业就产生了挑战,按预定时间不到位可能是常有的事情。


b 区域渐进:

对自驾车旅游者来说,旅游是一个学习与累积经验的过程。旅游的尝试首先从自驾车旅游者的居住周边开始,逐步向远辐射。因此,人口较大的区域周边的景区和营地则需要做好充分准备,自驾车游客会是这些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客群。


营地与景区如何适应自驾旅游的特点和趋势


c 周期较短:

中国的周休二日与两大黄金周的假日制度使得自驾车旅游受到相当的制约。区域性的自驾车旅游只能是短期的,即以2~3天为主。不过,一旦年休假制度开始普遍实施,这种特性也会出现改变,长达2~ 3周的自驾车旅游如暑期家庭旅游活动也会流行起来。


d 小团体性:

私人非营业汽车的主要类型是可载4~5人的汽车(如小轿车、越野车等 ),即便是三五好友相约而行,也是小团体行为,与大型旅行团大为不同。


e 需求的多样性:

车有多种,人有百态。自驾车旅游者的消费习惯会随其收入、教育程度、年龄、地域性、旅游目的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表现在旅游消费中,可能是时间、费用、品质与特殊要求等变量的多重组合,这也与团体旅游有显著的不同。


f 落地自驾扩大了出行范围:

随着中国目前航空尤其是高铁的飞速发展,近几年出现的落地自驾异地还车模式带来了自驾游新的特点和趋势,是典型的将飞机、高铁等大交通解决长途的便利快捷性与自驾车的自主多样性进行了完美结合,游客在较短的周末2 ~ 3天和几个假期内,用同样的时间就可以去更远的地方游玩。例如,在广州的游客可以用3个小时飞到西宁,在机场直接租赁汽车,然后用两天时间去日月山、青海湖、茶卡盐湖、祁连山等地方自驾旅游,然后开回机场还车,飞机返回广州。


营地与景区如何适应自驾旅游的特点和趋势


宏观—自驾游的整体产业链结构的典型特征:

a 自驾游产品个性化、碎片化程度较高,因此上游供应链条重,资源覆盖交通、旅游目的地、住宿和各类主题活动。

b 自驾游过程中游客消费随机性大,线下服务链条长,较难形成标准化服务流程,过去依托旅行团的预定 团购模式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c 自驾游注重旅行的深度、体验以及更强的社交属性。自驾游服务商在一定的社群用户基础上,通过组织、 旅行、分享的方式扩大自身价值链, 引导深层次旅游消费。


景区和营地如何适应自驾游的特点

综合以上微观层面的自驾游和自驾游产业链的特点和趋势,景区、 营地应该在以下的层面进行着力,同 时,不限于景区及营地,为适应自驾游的趋势,所在当地的政府在交通、环境、服务等综合层面也要进行必要的提升。


a 政府层面:

全域共建全域提升,适应自驾游的自主性和随意性, 需要在全域旅游高度进行调整,景区及营地所在地的政府应当将当地整体作为一个所谓的“景区”来进行建设,从游客进入高速的收费口、高速的服务站的服务就要从细节上进行提升,之后驾车行经的线路的标识牌、说明,加油站的设置、酒店的推广等都应该有所体现,进入景区前的道路、餐饮、停车场的设置等都需要改进,当地整体的餐饮、酒店、纪念品商店等的经营进行全面全程无死角的管理,出现纠纷随时联合工商、 税务、物价、公安等随时处理,避免出现类似青岛大虾、海南天价餐、丽江宰游客、黑龙江雪乡之类的负面事件。在当今自媒体流行的时代,这类事件会迅速传播,对于当地旅游业和城市形象会形成毁灭性打击,可能未来几十年都难以扭转。


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这些工作, 下飞机高铁后出租车的管理,机场车站周围环境的整治,景观的提升,道路便捷性的建设,道路收费口服务人员的语言、服务态度做得都非常到位,包括一些进入城市之前,高速路服务区的服务内容、态度、说明等做得还是不错的。


b 综合推广营销:

从具体实践来看,适应自驾旅游特点的推广模式最好是进行综合性的推广,自驾游游客除了去景区和景点外,更多的是愿意体验一下当地的风情,因此在政府传统的在全国性地方性的电视台、机场、高铁站的整体形象推广外,还应该进行更加贴近人心的方式来进行推广,例如一些《厦门最应该去的10条街道》《隐藏在深巷中的杭州30个小吃店》之类的以游客的第一视角的文章、视频等等则非常必要。


c 餐饮、酒店层面:

由于自驾游的游客不再是传统旅行团方式,选择以及预定酒店等,通常会精心很多, 会参考一些网上的游记,一些例如携程、去哪儿、同程、大众点评、口碑网等等的评价,一些过去的负面的评论对于游客是非常在意的,这类的餐饮和酒店,除非万不得已,游客会尽量避免前往,因此,餐饮、酒店不管是否在景区内,都应当全时全程从餐饮的细节、环境、菜品的质量、服务的态度、口碑的宣传上进行重视,酒店则在卫生、洗浴设施、床品、布草、服务设施、服务人员等每个细节进行提升,同时对于在绝大多数的OTA 等平台上产生的各类评论、意见进行尽快回馈,对于负面的意见尽快整改回复,不要置之不理,否则,这些自驾游的游客会拒绝预定的。


营地与景区如何适应自驾旅游的特点和趋势


d 景区、营地层面:

景区和营地实际上是自驾游游客最为集中的目的地,需要的提升工作应该更为细致, 各类的设施必须作为十分到位才行。 雅致干净的景区环境,距离适合人体工程的座椅,休闲设施、卫生间等。 一些细节需要做到位,例如在降雨比较多的南方,应该更多地设置能够遮风挡雨遮阳的休息空间,坐凳的考虑也应当是设置在树下、廊下等,卫生间布局也应该到位,不要走半个小时都看不到一个,卫生间经常打扫,保持一个始终干净的状态。标识牌等导视系统高度字体大小合适,道路灯光设置合理,在很多景区经常能看到那种草坪灯非常晃眼,晚上根本就看不清地面的情况。


总之,从自驾游的特点和趋势来看,景区、营地乃至当地的政府主管部门应当站在游客的角度,从每一个细节对当地的旅游相关要素进行提升和改善才能做到真正吸引游客,让没来的游客前来,来过的游客反复前来才是真正的目的,现在的旅游市场,留住游客的心才是最为重要的。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