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地的发展情况是判断一个国家露营产业发展快慢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近几年我国露营地数量一直稳步增长,2015、2016两年国家开始有更多的政策支持,营地的建设运营不再是市场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而已经提高到国家运作规划的层面。“十三五”期间,我国露营地数量计划建成2000家露营地,行业发展从萌芽期向初期进发。发展中肯定就会存在一些列问题,本文提出六种情况,旨在提出阻碍行业的瓶颈问题,知道问题出在哪,然后才能移走阻碍我们行业前进的绊脚石。
2016年国家出台了多条政策,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然而在落实政策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仍有很多行业标准不够明确,如营地分级、相关人员资格认证、露营地经营管理(范围、流程、安全、投诉)、缺乏汽车露营地建设标准,营地安全规范管理标准、露营指导员的资格认证标准等,这些行业标准实施细则仍需进一步细化。
我国对于营地建设土地使用法规尚不明确,这对于政府、企业或个人去建设营地是最大的阻碍。此外,土地问题解决以后,露营地产业的税收、用水、用电等方面依旧需要国家提供相关扶持政策。
完整、符合标准的营地应该算是一个社区的缩影。在那里,生活所需的住宿、饮食、卫生、休闲、娱乐以及日常所需的种种设施场地都具备,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或静或闹的生活方式来体验生活、放松心情、增进感情。然而我国目前露营地规划的系统性不足,总体定位,功能分区、产品体系、保障系统统筹之间缺乏协调,导致露营地缺乏配套设施,功能单一,设计性差,主题性不够突出且与地方特色之间的衔接较少,社群氛围营造不足,露营地品质较低从而影响体验。
目前国内营地开发者多为房车厂商、旅游景区等,企业经营者追求短期效益而盲目开发。中国露营地顶层规划设计尚未形成,缺乏明确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与战略,缺乏区域统筹,这些均不利于我国露营地长期发展。
缺乏规划性,必然会导致一些列其他问题,比如露营产品过于单一,缺乏配套的休闲娱乐产品,季节性突出、观光性强,参与性差,旅游服务的精细化程度低等等。且我国露营地产业的关联性和带动性较差,产业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也比较低。
目前我国露营地受到地域、气候、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影响,还只是在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川滇区域,露营地的发展呈现散点式极化发展格局,空间发展够不均衡。露营地网络化程度低,尚未形成多层次的露营地空间服务系统,不同露营地之间无法共享客流,露营地之间缺乏互动,影响行业发展。
营地收入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营位的出租,而我国露营文化根基尚浅,自驾游的发展也不过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项目,参与到户外露营体验的人群虽日趋增加,但是人群基数却不高。营位市场即使在旺季的入住率依旧达不到90%,而淡季更惨淡,仅仅有14%。同时受到气候的影响,一般营地的经营时间为4月-11月,北方经营时间更短,所以盈利能力较弱。
任何行业发展初期都会面临各样问题,露营行业一样。解决以上疑难杂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有问题相互关联,只有露营行业上下游企业及个人积极探索,推进市场发展的脚步,政府这只“无形的手”才会更多的涉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扶持。同时我们应该多学习西方国家成熟的露营业发展模式,取其精华,结合我国现有国情融会贯通,让我国露营地产业发展腾飞。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