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将从国内外营地发展历程的差异切入,力求从中探究成功营地的建设策略。
调查发现,多数入住营地体验者开始对新的住宿方式和环境有一定新鲜感,但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住宿空间和单调乏味的配套设施无法产生“渴望入住”的冲动。
这样的产品感知,直接引发“不会推荐”的口碑效应,以及“不会再去”的后续影响。在“产品即营销”的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入住冲动”的决定性因素即是营地本身的魅力值,对于营地品牌的传播与塑造极为重要。
西方营地历经了上百年的发展:从早期青少年露营地,随汽车文化和旅行方式衍生出的第二代自驾车及房车营地,到20世纪以来逐渐成型的第三代旅游度假型营地,历经规模从小到大,功能从单一到综合的迭代式发展。
与国外营地发展不同的是,国内营地仅发展了十多年,即由极少数户外爱好者的野外临时露营地直接催生出以旅游功能为主、提供特色住宿形态的房车或自驾车营地。生态休闲生活方式和旅游产业的兴盛,以及不占建设用地的住宿形态,促发营地建设井喷式发展。如何特色化差异化地脱颖而出成为国内营地发展的大问题!
在互联网模式深入影响的背景下,营地自身所具备的旅游吸引力,逐渐成为国内营地成功与否最为关键的因素。基于互联网时代所造就的口碑影响力,目前,国内旅游营地已进入第四代“魅力营地”时代,即深入全面的塑造营地自身的魅力,可以说具备了成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千年游牧民族习性以及近百年的汽车文化和野营文化的熏陶下,西方人的营地建设更多的是基于满足汽车旅行方式的配套设施上发展起来的。比较典型的表现是,在广袤的自然生态背景下,为自驾车或房车旅行途中提供停泊补给餐饮住宿的功能载体,主要提供的是营位空间和设施配套。以这种基础功能为内核,发展出丰富多样的营地设施。
国内的现实情况跟西方有较大差异,表现在:露营文化处于萌芽阶段,房车保有量低(2015年为2万辆),能提供食宿配套的城镇密集度高。除了与房车产业相关的组织或企业建设带有推广销售目的的房车体验基地的营地产品外,大部分营地建设者都将营地作为旅游产品来打造,买房车建木屋是目前最通常的作法——类似于以自驾车房车为主题的酒店或度假村。
那么,主题特色、住宿的舒适性、功能的配套完善和周边环境这些酒店评价指标可能比“野营”本身更为重要。
房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旅行中移动的房子。与普通房子不同,这个“特殊的房子”依托道路系统和营地系统,实现外部环境的不停变换以达到特殊体验。相对这个优点,其空间狭小是相对酒店客房舒适性而言最突出的缺陷。房车所有者选择的旅行方式使得他能够很容易地包容这一缺点。
在国内大部分以房车为概念的营地里,房车成为了“车房”。有什么其他卖点和优势去补足住宿舒适性不足的缺憾是建设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