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度假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可用“工作日无闲,黄金粥难喝”来概括。在不断增长的城市度假需求面前,传统度假方式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与传统度假模式相比,微度假模式更能适社会需求。
更具优势的微度假
微度假可分为“城市微度假”与“乡村微度假”。类似于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前两个字是形容词,是指城市的微度假、乡村的微度假。从出游的“有钱、有闲、有欲望”三个基本条件考量,微度假与传统度假旅游相比的优势是客源层更宽、时间更短、花费更少和度假目的更综合。
一是旅游者客源层更有宽度。微度假既适用于中产阶级,也适用于收入相对较高的工薪阶层。二是时间花费更契合大众的双休日休闲度假需求,度假时间相对较短。三是经济消费更适合大众旅游群体。微度假花费相对较小。四是游客的度假旅游目的更为综合。微度假不但可以放松身心,而且包含了逃离城市的康体健身、养心养老等度假目的。五是度假的形式更为多元。微度假既有洗肺度假、避暑度假,也有健康养生度假等形式。六是从惠及民生角度说,传统度假旅游是让少数人幸福的产业,而微度假旅游是让更多人幸福的产业。微度假模式主要适应我国三大主流旅游消费群体的社会需求,即90后、00后有着激情的青年休闲度假体验族,缓解压力的中年上班创业族,“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的养老健康族。微度假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经济性、快捷性的度假模式。
微度假与传统的度假、休闲、放松、康体度假旅游区别在于:一是适应“缺闲”阶层的休闲度假需求;二是适应“缺钱”阶层的度假旅游需求;三是适应中国城市病带来的“避霾、避暑、避寒”旅游的社会需求;四是适应现代大众“养生、养心、养老”的美好生活需求;五是适应有车族的休闲度假社会需求;六是适应家庭自主休闲度假旅游的社会需求;七是适应小资情调文化阶层的休闲度假社会需求等。
微度假选址注重“三N”
与传统的度假地选址——温暖的阳光(Sun)、碧蓝的大海(Sea)、舒适的沙滩(Sand)相比,微度假旅游目的地的选址更倾向于“三N”,即能在大自然(Nature)中沐浴,让心沉浸于乡村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完美的怀恋(Nostalgia)中,从而使自己的精神融入人间天堂(Nirvana)。具体为:一是优美的生态环境。如度假地无雾霾、无污染、气候温和,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友好的人文环境因素。如主人热情好客、政府支持、政策扶持的友好社会环境等。三是优质的山岳地形条件。地形有优势,地貌特色鲜明。四是幽静的生地条件。如森林林地、林相优良、山水林草迤逦、草原旷野美丽。
五是优良的水体条件。清澈的温泉、矿泉、河流、湖泊、水库等。六是古老的村庄小镇依托条件,这些村庄小镇容易令游客产生家乡的依恋情怀。七是以城市中的文化街巷为依托条件。这些文化街巷容易使游客沉浸于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之中。八是便捷的交通条件。交通便利,距客源地距离不太远,出游车程约在1—4小时,时间主要集中于周末游、小长假的两到三天。九是度假空间相对静谧。可以使游客有一个相对隐秘的私人空间,便于养心、静心、养生。十是度假住宿设施倾向“准家庭”构建概念,方便游客产生第二家园联想,有可能时可自己做饭。另外,微度假旅游地常位于城市游憩带之中。
“城市微度假”大有可为
由于受到精品民宿如火如荼发展的影响,我国很多城市居民利用闲置房舍也开展了城市精品民宿的建设,促进了诸如长租、短租类型的旅居型城市旅游新形态。其中,相当一部分外地游客是体验当地文化、感悟地方生活的微度假型游客。所以,城市完全适合发展微度假模式。此将成为城市微度假的探索性实践,对于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文化街区特色鲜明的城市,以及时尚前卫的现代城市来讲,“城市微度假”将大有可为。城市内部在打造微度假景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市微度假”客源市场定位在于,想体验城市地域文化的乡村旅游者、邻近城市的旅游者甚或入境旅游者,而“乡村微度假”在于地域中心城市的游客群。二是“城市微度假”发展定位在于,彰显城市本身的特色文化和社区居民生活特质,发展生活型微度假;而“乡村微度假”在于彰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山野环境与乡村文化。三是“城市微度假”主导产品在于体验当地城市文化,做几天当地人的微度假产品,而“乡村微度假”在于环境优良、静怡、可放松的“三避”“三养”产品。四是“城市微度假”发展策略在于文化彰显和地方认同,而“乡村微度假”在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
“地产+微度假”,展现地域文化
从长远发展看,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根据人均GDP增长变化看,我国已接近一些中等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准,进入休闲度假大发展时期,且呈爆发式增长的发展阶段,青年人追求刺激体验,中年人追求解压放松,老年人追求养老健康,市场需求巨大,故“地产+微度假”将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在发展中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产+微度假”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投入产出理念,摒弃地产投入大、见效快的经济收入观念,必须认清“地产+微度假”是投入大、见效慢的经济模式。二是从顶层设计角度,以微度假的理念模式主导微度假地产的开发方向和特色。旅游地产应具有特色化,且能反映地域文化特点等。三是微度假地产应具有多元化物质形态,如联排别墅、可逆式地产、公寓式酒店、集装箱酒店、简约式酒店、木屋树屋、帐篷客栈、可移动宅房、3D打印文化酒店、第四代建筑—生态酒店等。四是要高度重视项目选址,其决定了微度假项目的成败。五是要注意建筑的风貌特色。注重建筑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和谐,建筑特点与生态环境的融入。六是“地产+微度假”的服务设施要体现现代性、全面性。除少部分群体外,尽量满足微度假客人除住房外的其他参与性活动。七是“地产+微度假”的开发定位要把地产销售与度假经营相结合,根据区位、环境、城市距离等科学确定微度假项目的规划建设大思路。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