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纯的住宿属性到不断融入文化、娱乐元素,国内露营地的内容规划终于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在与不同行业融合之后,营地内容的多样性甚至超过了房车露营行业发达的欧洲国家。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的消费文化决定了营地不能单凭提供住宿与房车停靠而存活,符合适宜且两厢情愿的“营地+”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作为成熟的跨界模式,营地+ 体育在近一两年内风生水起,以阿拉善英雄会为蓝本,越来越多的赛事文化被嵌入到露营地内,并逐渐形成了常态化存在模式。在经过几个月市场检验后,这些基于体育赛事打造的复合型营地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被体育文化“侵袭”的露营地与消费者产生了更高的黏连度,圈子文化的产生使得消费行为不再只是一锤子买卖。
看清了局势,一些追求差异化的营地主开始进军小众体育领域。中国首家航空飞行营地落户贵州兴义万峰林,为大众提供了因地制宜的航空体育产品和服务场所。在内容结构上,营地利用所在地区的空域资源,协调规划航空飞行营地间低空目视飞行航线,以此衍生出了航空体育竞赛表演、运动类飞行培训、休闲娱乐等服务模块。贵州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朱宝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航空飞行营地在贵州万峰林的建立,将体育和旅游产业多元融合,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航空运动的观赏和体验需求,更能够在贵州乃至中国形成以“万峰林”为标志的低空旅游和低空运动品牌,对于推动体旅融合等多元主体的发展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我们无需质疑以小众文化为核心的产品定位是否存在风险。事实上,小圈子对于自身喜好的忠诚度会始终保持在很高的程度,而就营地而言,也更容易维系其双方的牢固关系。另一层面,小众文化自身带有吸引圈外人群入圈尝鲜的特有魅力,而以此催生的体验经济可以巧妙地弥补受众的局限性,这一互补关系的产生会让营地在两个维度上实现盈利。
如果换个思路,从住宿体验的角度上抓住年轻消费者的猎奇心态,同样也有文章可做。在这一点上,北京的箭扣星空营地就很具代表性——这是一个在地图软件上无法定位的隐蔽营地,营地内不提供电视、WIFI 等所有现代化设备,甚至连卫生间都是公共设施。但作为营地的核心特色,其主打的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和360°全景观星泡泡房却完美契合了年轻群体的消费喜好。
实际上,我们认为的冷门项目或许并不冷门。通过社交软件搜索,你能轻易发现众多星象与星轨摄影爱好者以群体的形式存在,并且其规模都在几百人以上。有了这些潜在消费人群,露营地的营销策略也会化繁为简,也会更有针对性,毕竟有了主题,露营地才会更有拿得出手的噱头可言。
据预测,2020年国内营地总数将超过2000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压力下,会对营地的差异化经营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新建营地应在内容设计上结合体验经济,把创新作为导向,不管是对针对大众还是小众的喜欢投入,都应在产品业态、体验玩法、场景设计与运营模式等方面拓展视野,并最终在真正意义上赋予“营地+”更多的可能性。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