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营地行业以来,尤其是近几年营地教育火速发展下,一些原来做房车露营地的朋友找到我,咨询关于教育营地的运营,这里我就阐述下两者的不同和区别。度假营地和教育营地虽然都叫营地,但,无论是从主管部门的相应政策,还是营地的设计方案、建设要求、运营逻辑,以及数据呈现、延伸价值等方面都完全不同,两者相融合的难度都很高,但两者在各方面又都独具特色。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两者有哪些异同点,也好“对症下药”,分别运营。
国家发展改革委2016年3月颁布的《关于印发2016年停车场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房车营地建设,鼓励应用集约化立体停车库并同步配建充电桩,为营地基础设施的搭建提供保障。
2016年9月18日,国家旅游局、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2016年自驾车房车露营地建设的通知》,为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加快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2016年建设500个营地”的部署,编制了《2016年全国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项目表》,合力推进露营地建设。
可以看出,休闲度假型营地更多的属于旅游或体育中的汽车露营地,而建设补贴、运营补贴一般也是从这块儿来申请。因为休闲度假营地投资不大,各地方又都有一些优惠政策,前几年很多营地主都是为了补贴而建,为了圈地而建,初衷并不是为了运营这个营地。
教育型营地则不同,无论是小体量的营地教育营地,还是大规模的研学实践基地,基本上都归属教育口。教育部门也给出了很多相应政策。
2016年12月,教育部联合十一部委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研学旅行将纳入中小学生教育教学计划”,标志着研学旅行、营地教育将成为中小学生成长教育中的刚需。也正是因为这个政策推动了国内研学旅行、营地教育的发展。很多营地因为有了业务,有了市场需求才去建设营地,所以运营性更强。
两者的主管部门不同,意味着流程、规则等很多地方都是不同的。
经济条件好了,休闲度假成为更多人节假日的可选活动之一,这时候,舒适、特色、美感就是很重要的选择因素。也因此,从建设到设计,休闲度假型营地更偏重于风格、艺术氛围、舒适度以及对细节的把控等,有风格、有特色才会吸引人群过来。休闲度假型营地在建筑、造型、园林景观等方面的审美更为明显,也更注重细节,来度假的人,注重的就是体验和品质。
教育型营地则大为不同,首要考虑的就是安全,从场地的功能性及设备设施本身,都要保证安全性。在安全运营的基础上,教育型营地更突出各项设施的功能性。先从课程、运营的角度进行分析,要进行哪些课程、要用到哪些教材、教具及设施,进而再去设计,再根据活动内容去划分不同的活动区域及功能性的设计等。先有课程活动,再有营地的设计,这是一个倒推的过程。所以,营地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使用场景,活动内容,承接体量和人流动线。
细节方面,因为教育型营地服务的是青少年、儿童的人群,人数更多,对卫生间、洗浴的集中化处理能力以及监控设备等比休闲度假型营地的要求更高也更为严格。另外,因为教育型营地会有大量青少年的户外活动,所以需要有大的活动场地,以及可以解决下雨天在室内活动的运动场地,这是必不可少的。而休闲度假营地在配套上就相对简单了。
休闲度假型营地主要销售住宿,而教育型营地则更偏重于活动和课程,两者的重心不同,运营方向、方式就大为不同了。这也就是为何很多营地教育机构不愿去房车露营地做活动的原因,住宿成本太高,而又缺乏相应的活动场地和设施。
休闲度假型营地更多的是以住宿的业态存在着,辅以其他供休闲放松娱乐的景观和设施,主要还是靠收取房费来盈利。所以对内容的要求以及配套上相较较弱,而更看重住宿体验。教育型营地收的是课程费、活动费,重心并非住宿和餐饮,干净卫生健康就好,而活动内容或课程内容上必须精彩和独特。所以休闲度假型营地的收费机制有可能是一价全含制,也有可能不是,而教育型营地都是一价全含,而且是预付。
从流量的导入和客源来讲,休闲度假型营地服务的客群年龄段更丰富,老中青小都是它的目标客户,相对而言,它的流量不精准,需要覆盖的推广渠道就会更大。而教育型营地的客户主要以孩子为主,更为精准,所以,无论是和B端的合作,还是自己去拓展,成本都会更低。
从运营中人员管理的角度来看,休闲度假型营地需要的人员比较单一,具备酒店管理能力或度假村管理能力的人基本就可以了,对人员、团队的要求不是特别高。但,教育型营地不一样,它对人才的需求和岗位的内容会更丰富一些,除了有基本运营的模块之外,还有教练和导师的体系,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会更加专业。
两者的运营时间和周期也有区别。休闲度假营地的淡旺季比较明确,营业时间主要以周末、小长假这些时间段为主,而教育型营地则集中在寒暑假,但如能承接研学、幼儿园活动的话,就可以覆盖到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覆盖时段更长,运营周期也更长一些。
休闲度假型营地售卖的是特色住宿,客户追求的是特色,体验过以后复购率不会太高。但教育型营地售卖的是课程和活动,随着课程活动内容的丰富,它的复购率相对会更高。
教育型营地的粘性更高。前期通过建立的家长社群,已经积累了客户,客户之间会进行口碑传播,后期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市场费用,只要稍加维护,它的粘性和复购就会很高。所以也会降低很多市场费用,毛利率就提高了。
所以,从数据呈现上,教育型营地的运营周期更长,承载体量更大,客单价更高,从单一的营收数据来看,同样投资规模下,教育型营地比休闲度假型营地的营收状况要更好一些。而大规模的研学实践基地运营效率更高,3000营位的研学基地年营收可达1.5亿。
从延伸业态来讲,教育型营地的拉动作用更强。该类营地售卖的是一项课程或活动,可以成为文旅地产项目或旅游类项目第一批流量导入的方式。而且它也解决了营地运营的闲置时段,所以覆盖的周期会更长,可以带动文旅项目、旅游类项目的发展。
一般来讲,在国内,一个孩子的背后是六个家长,所以一个孩子的消费决定了整个家庭的消费趋势。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孩子参加营地教育活动,很容易带动周末或小长假的亲子活动、家庭出游。所以,才有人说,营地教育类活动锁住了中国最具消费能力的一群家庭用户。也才有诸多客群都是孩子的机构跨界合作。
综上所述,休闲度假型营地更适合在旅游目的地去开展,它的自身引流作用不强,可以作为截流项目的配套,在已经有流量的度假目的地补充住宿的业态,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因为缺少内容和活动的填充,又没有周边的流量,靠自身引流的城市周边的休闲度假型营地,运营起来就会非常困难。我的建议是,要在已经有流量或已成型的目的地去做休闲度假营地。
教育型营地则正好相反,建议在城市周边或者距城市两到三个小时距离的地方进行,它既覆盖了城市的消费人群,又能依靠活动和内容,自身做引流,做起来就容易多了。
还有一种是综合型营地。既有休闲度假的功能,又有教育的功能。这类营地一般是在最初的规划设计时,就将这两种功能充分考虑进去了。
用营地教育来做引流,再来解决周末、小长假的亲子休闲度假业态,这种综合型营地会更好一些。开营公司现在也会在一些有流量的目的地接到此类项目,旺季时我们用休闲度假营地做截流活动,淡季时,靠营地教育的内容来拉动流量。两者结合其实是一种更好的业态。
难点在于,两者结合的营地,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要求都会更高,需要既懂营地教育,又懂休闲旅游、高端住宿的人综合地去考虑去操盘。
营地虽然小,却是所有旅游业态比较复杂的一个。要做好它,后台供应链、前台的运营、产品研发,都需要做到精细化管理。同时,经营者还必须是一个社会学家,对于所在城市的人口结构、人群特性、消费习惯、政策法规等都有深刻的洞察。
无论什么类型的营地,模式就是培养出成熟的单店模型,再去复制。所以单店一定要盈利,单店模型一定要成立,这和互联网思维的流量打法完全相反。但要点在于,不是一个单店模型就可以通吃,特别是像南方和北方的需求,区别就很大,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内容上也会有区别,所以要根据不同的主题,不同的业态组合,根据场地情况、自身优势、区域经济来综合考虑。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