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五”旅游规划的不断鼓励下,2020年我国将建成各类自驾车旅居车营地2000个的计划或可超额完成,但是露营产业的好与坏并不完全取决于露营地的数量,而是每个营地健康良性的发展。在产业规模逐渐壮大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标准化”这三个字成了挡箭牌。
营地没有盈利能力?缺少标准化;营地运作管理不善?缺少标准化。这样的情景很多,各类营地经营的问题,似乎都可以用“行业标准尚且较少”为理由来解释。在呼吁“标准化”的同时,“特色化”也被提到战略的层面,打造特色营地成了营地主、相关协会等群体一致高度认可的营地生存之法。那么营地到底应该如何协调“标准”与“特色”二者的关系呢?
全国休闲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张灵光先生在一次行业论坛峰会上提出,国际发达国家露营地的建设的经验是把推行标准化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标准化丰富了产业内涵,创新了产业形态。
国家已经正式批准发布了《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GB/T 31710)系列国家标准,立足露营生活本质内涵,依照营地建设标准法制化和国际化的目标,提出了营地设施完备,管理先进,注重服务的基础性规范性要求,引导主题营地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扩大有效供给,提高投资经营综合效益,保障休闲露营者权益的重要技术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营地的标准化主要是针对选址规划、设施设备和服务标准而言的。一方面,通过标准化去优化露营地发展要素,保障了设施设备安全运行,提高了露营产品统一性和服务质量,将资源转化为市场。另一方面,品牌化建设是露营地发展的主攻方向,标准化是品牌建设的基础。标准化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增强专业化管理能力。企业建立起了标准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的美誉度、信誉度,有了标准消费者就会有消费的信心,增强了忠诚度。
从单纯的住宿属性到不断融入文化、娱乐元素,国内露营地的定位和内容规划逐渐呈现丰富多元的形式。华东大学师范大学副教授符全胜就提出,所有营地按照大家一致认同的模式走没问题,怕的是同质化。在同质化的初期,大家并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都在找共性,但是现在已经开始走向“个性化时代”了。
”营地+“成了营地填充内容的法宝,作为成熟的跨界模式,营地+体育在近一两年内风生水起。一些追求差异化的营地主认清了体育活动及赛事带来的优势,开始进军小众体育的领域。如在内容结构上,营地利用所在地区的空域资源,协调规划航空飞行营地间低空目视飞行航线,以此衍生出了航空体育竞赛表演、运动类飞行培训等服务模块。
另外,除了营地内容上做特色化以外,还可以打造具有创意的定位和IP文化,以此来抢占用户对于营地市场的心智认知资源。如日本的熊本县,通过策划“寻腮红启事”事件,请民众提供线索吸引关注,并迅速走红成为热门话题,成功达成了6亿日元的广告营销成果。在打造创意定位和IP方面,可以参考学习如迪士尼等主题公园,将营地打造成依托独特自然环境,别具一格的露营体验基地。
本质上来说,营地的标准化与特色化并不冲突。营地在规划设计、设施设备及服务标准上遵循标准化,其意义在于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好玩儿,玩儿好”的规则,用规则来塑造新业态,追求露营生活的有品位、高质量的精准服务。而遵从标准化规则不代表要将营地打造成一模一样的标准品。营地内容和定位的创新和尝试是在尝试深挖自然、文化价值,通过好的内容和活动,将营地打造成”会呼吸“的特色营地。如果每个营地都能平衡好营地的标准化和特色化关系,露营产业才能真正发展壮大。
文章标签